土壤檢測分析機構的發展前景如何?
2017年初,土壤檢測分析部發布了《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(試行)》,將自7月1日起施行。該《辦法》確定了一套便于環保部門操作和管理的嚴格管理流程,從前期的初步調查到詳細調查,到風險評估,再到修復治理和最后的驗收,而且建立了污染地塊情況收集、狀況追蹤的大數據系統,便于落實分級分類的管理原則以及開展各項工作。
由于“土十條”第一條便提出“開展土壤污染調查,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”并給出了具體時間表,對購買或開發前的重點工業場地進行土壤污染調查顯得更加必要。所以,在過去半年多里,場地項目明顯增加許多,使土壤監測檢測和調查市場迎來了重大利好,給環境監測檢測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機。
在近兩三年內,我國針對環境土壤和地下水的分析檢測大小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主要分布在經濟較發達的直轄市和省內大城市,其中不少是國有檢測單位轉企改制而成,以及相對規模小、之前非專門從事環境檢測的民營機構。
由于污染土壤檢測在國內算是后起行業,國家對土壤檢測參數卻有諸多要求,測定有機污染物的化學分析尤其如此。許多檢測機構的團隊管理水平、環境分析技術能力和測試配備等還沒跟上需求,且在該領域沒有足夠的環境檢測經驗,因而所提供數據和報告質量遭受質疑的報道時有出現。
根據現行標準和法規政策,主要受到關注的土壤有機物有:多環芳烴類、石油烴類、鄰苯二甲酸酯類、脂肪烴及其衍生物、單環芳烴及其衍生物、有機農藥類、多氯聯苯類、二噁英類等。當機構充分發展,有了一定的規模、人才和技術的實力后,再次調整土壤檢測分析的管理架構,進化出中國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理念,走向國際市場。